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变与不变

2023-10-26 来源:教育发展网 发布于北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强调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1]。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只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才能取得发展主动权,在主动中凝聚全民族精神力量,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审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变与不变,要坚持实然和应然相结合,既讲清楚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演变趋势,也要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未来方向;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结合,既遵循爱国主义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也要关注爱国主义教育百年历史的经验承继;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既考察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情况,也要结合时代需求突出重难点问题。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在变,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不变



时代背景不是单一扁平化的时间或空间维度,而是多维立体、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范畴,包含社会性质、基本矛盾、发展趋势等信息。任何社会活动都处于一定时代背景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变化也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对时代背景的动态认知是一种理性自觉,是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马克思认为,现在的社会是“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变化属性,如何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方位变化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多方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变化,着眼于“两个大局”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的重要论述,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提供了思想指引。 

在“两个大局”的视域之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既有新机遇又有新挑战。全面把握时代背景变化所产生的全方位影响,才能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拥有开拓创新的良好平台和契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既是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资源,也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法治保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持续增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并积极践行的理念,各界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愈发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愈发浓厚。另一方面,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从未停止,且呈现出手段更多样、更隐蔽、更具欺骗性等特点。互联网成为涉党涉政涉军谣言的主要传播平台,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噪音层出不穷,严重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的解体是危险的,具有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的巨大力量。[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5]党和国家将互联网定位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和最前沿,明确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6]。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尖锐问题面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任务繁重、形势复杂,教育难度和紧迫程度前所未有。如何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有效反击,如何澄明、辨析及疏导人们对爱国主义的模糊或错误认知,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 

要在“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7]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必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不变。虽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这一变化并未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8]。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各项方针政策和目标原则的制定实施,仍然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体现这一基本国情对人们爱国主义知行规范的新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坚持党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是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也是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必然举措。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救国报国之路一度坎坷艰辛,之所以最终能够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使命。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变,就是要积极主动地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汲取思想智慧,系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系列论述,并将其顶层设计理念和具体部署要求落实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中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9]。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0]从1994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到2019年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党委和政府“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11],党的领导始终不变,但领导要求更高、领导责任更明确。在当代中国,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党的领导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 

免责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bangongshi@jyfzw.cn

【责任编辑:事业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