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边远偏僻的乡镇学校,离县城约50公里,到最近集镇约2.5公里,紧邻煤矿和棚户区,却被到农村学校调研的市领导誉为“乡村学校发展的典范,沙漠里的一片绿洲”;被省教育厅基教处领导赞誉为“全省农村学校养成教育的示范学校”。
这是一所百姓心中的优质学校,近十年来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几乎无流失,初中三年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普遍赞誉。
这是一所远近闻名的乡村品牌学校,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零犯罪学校、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安徽省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和家教名校、淮北师范大学示范实践基地、淮北市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市、县级课改先进学校。已连续十年,在全县学校年度工作目标综合质量评比中位于前列。近几年省内外两百多所学校组团前来参观学习,到访者两万余人次。
这是一所成就校长和教师的学校,短短几年,这里走出了6位中小学优秀校长,有10余名教师参加全国、全省及市级教学大赛并获奖,校长、教师应邀到多地作报告并获得广泛好评,调出的教师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大多是新学校的骨干。
她就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2008年以前,它是一所全县倒数的农村薄弱学校,管理混乱,质量低下,学生流失严重,镇初中只有300多名学生,辖区内小学布点散乱,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城里或务工的民办学校就读。短短10余年,它在改革中渐变,教学质量节节攀升,口碑越来越好。
奋进中的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杨力华供图
“三立教育”引领,建构乡村教育大格局
孙疃中心学校基于乡村学生实际,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大格局,提出了“三立教育”构想,确立了“立根,立梦,立世”的价值追求。三立教育是孙疃中心学校全体师生长期实践、探索、创新而形成的一套先进的、科学的、完整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体系,是孙疃中心学校的文化主题与特色,并着力打造的教育品牌。
“三立教育”的文化内涵是让农村孩子通过幼儿园、小学、初中十二年的学校教育,树立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坚定信念和志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培养有中国灵魂、有良好素养、有个性特长、有责任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学校确立的校风是“大学气象,圣贤气韵”,意在营造胸怀远大、崇尚贤达、向善向美的校园风尚;教风是“大爱情怀,名师情致”,贵在鼓励教师要有博大无私的教育之爱,精于教学,育人有方,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学风是“勤学苦练,自主发展”,重在激励学生勤学苦读、严于自律、自信自强,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学校的校训是“追求生命精彩”,这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体现,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杨力华供图
养成教育赋能,诠释“五育”新内涵
孙疃中心学校以“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对留守儿童多、学生流失严重、学校办学质量全县倒数的局面,数次走访、调研和讨论,决定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把“养成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始了“大养成教育”的探索。他们将过去狭义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拓展至“德智体美劳”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初步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循序渐进,“学段纵向衔接,家校横向协同”的养成教育体系。
孙疃中心学校养成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实质上包含了道德教育、规则教育、劳动教育、体育锻炼、美育熏陶,促进了智育的质量,实施过程中通过“知、情、意、行”的思想引领,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品行,提高了学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动能。为总结经验,学校已经总结和正在编辑的资料有《孙疃养成教育典型案例100例》《我喜欢孙疃学校的100个理由》《孙疃学生成长故事100例》《孙疃课堂教学案例精选100例》《孙疃学生父母规》,这些成果都将成为孙疃养成教育的校本教材,将进一步推动养成教育实践和深化。
举旗立杆领航,锻造德才兼备的“三支团队”
孙疃中心学校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倾心打造“三支”团队,即班子团队、班主任团队、骨干教师团队。
孙疃中心学校领导班子团队的建设标准是:思想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这里有一批特别敬业、乐于奉献的校长,他们的品行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动。如守正创新、平易近人的郭成胜校长;充满智慧、业务精湛的张艳茹校长;服务至上、办事果断的刘欢校长。班子成员每学年结束都要述职,全体教职工参加评议,让每一个班子成员都置于考核和监督之下,从而有效促进了个人素质的提升。
小学段学科带头人培训工作会议。杨力华供图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优秀的班级;一批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所优秀的学校”。孙疃中心学校制定了《班主任聘任标准》《班主任工作竞聘方案》《班主任工作综合评价方案》。班主任实行竞聘上岗,每年竞聘一次,每位老师都以当班主任为荣;每年综合考核评价一次,优胜劣汰。成立了幼儿园、小学、初中3个“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每个工作室10人左右。面向区域所有学校,分学段每周一次公开“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年一次“班主任论坛”,已经形成制度。
振兴乡村教育必须让教师“留下来”“强起来”“动起来”。为此,孙疃中心校实施了骨干教师团队建设的“三大工程”:一是让教师安居乐业的“暖心工程”,二是骨干教师引领“素质提升工程”,三是开好开齐课程的“教师强基工程”。
教育需要静气、需要沉淀,浮躁、功利做不好教育。孙疃中心学校一届又一届班子带着老师们怀着“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情怀,坚持抓养成教育不动摇、抓队伍专业素质提升不动摇、抓课堂教学改革不动摇、抓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不动摇,十年磨一剑,学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品牌逐步丰盈,现已成为濉溪、淮北乃至皖北乡村教育的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