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平,女,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小学一级教师。毕业于山东教育学院,教育学本科学历。曾担任莱州市平里店镇中心幼儿园业务园长和分园园长,现任莱州市平里店镇托幼工作办公室主任。工作和学习之余喜欢与文字为伴,在校时曾参加山东省职业中专作文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数十篇论文在国家及省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作品曾在《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教报》《中国民办教育》《烟台教育》《莱州教育》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散见于《青海湖》、《家园文学》、《读者》、《心潮诗词》、《当代散文报》《诗海》《绿城文学》等文学杂志。部分个人作品被编入《心灵的灯——女子博客作品精选》、《五月的祈祷》、《默然爱你》、《写在手机上的爱情诗》等作品集,并已出版。个人事迹入选《世界第一部博客文化全书——百名义工精英荟萃》。2009年参加“星光杯”散文诗歌大赛,作品《凝视母亲》被评为大赛二等奖,并入选《2009年度诗歌散文精选》。2008年4月在山东省学前教育网注册,因为挚爱这片充满希望的田地而倾心付出,连续两年被评为网站优秀编辑和优秀论坛管理员。2011年加入烟台作家协会,现为莱州作家协会理事,散文学会副秘书长。
“人一生中要面对许多挑战,有的是来自环境的,有的是来自他人的,也有的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挑战。一个勇于面对挑战的人一定是一个坚强执着而又不断追求奋进的人。正是在不断地面对挑战、勇敢地接受挑战、成功地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成长,不断前进。”——翻开2009年第四期《中国民办教育(幼教版)》“园长手记”一栏,赫然入目的是这样一段话语,这是莱州市平里店镇托幼办主任郑永平的一段自律格言,在多年的幼教生涯中也正是这段话语一直激励着她由一名普通的乡村幼儿教师不断努力奋进,一步步成长为全镇托幼工作的领路人。
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为70后的郑永平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妞,童年时期的她没有享受到同龄孩子自由玩耍的快乐。贫寒的家境、窘迫的生活使她过早地懂事,小小年纪的她就知道替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每天放学后当小伙伴们结伴玩耍的时候,她已悄悄地背着书包来到田里帮爸爸妈妈一起干活儿。夜晚,当劳累了一天的父母酣然入睡后,她却依然在昏黄的油灯下刻苦学习,她知道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要想让父母将来生活得更好,她必须要靠自己的刻苦学习去努力争取。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然而中考前的一场大病使她错失了去重点高中就读的机会,却给她打开了人生旅途中的另一扇美丽窗口。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小喜欢孩子的她在去过本村幼儿园和可爱的孩子们相处了一天之后,便在少女的心田里默默种下了一个瑰丽的梦想:去做一名快乐的幼儿教师!1992年,刚满18岁高中毕业的她,毅然放弃了父母为她联系好的到济南工作的机会,把儿时玫瑰色的梦幻捆进青春的行囊,走进了本村幼儿园。成为当时全镇最年轻的一名幼儿教师。她曾用少女特有的浪漫去设计自己美好的未来,用自己火样的热情去描绘自己美丽的憧憬,然而现实并不像伊甸园中的菩提果那般完美和甜蜜。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七个领域课程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她肩头的时候,当一个个不谙世事、淘气顽皮的孩子站在她面扮鬼脸、耍滑头的时候,当一个个新入园孩子对她又抓又咬又哭又叫任她软声细语却怎么也安抚不了的时候,她才真正体会到了幼儿教师工作的平凡与琐碎,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压力。然而面对这一切她并没有退缩,凭着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和自己对什么困难都不肯服输的劲头,她一边阅览各种幼教刊物,随时向老教师请教,刻苦钻研教法,一边报考了教师进修学校幼师函授班,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摸索,她的工作也渐渐得到了社会与上级领导的认可,取得了诸多优异的成绩。95年她凭着自己过硬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本功在职顺利考入了烟台师范学校,专攻幼师专业。三年的学习生涯丰富了她的知识,开阔了她的视野,锻炼了她的意志,98年学成归来后的她又一次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本镇中心幼儿园,如果说当初她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仅仅是为了圆儿时的美好梦想,那么这次选择幼教事业,更多地是为了内心深处的那份信念和责任!正是这份信念和责任支持着她,在当初和她一同毕业的师姐师妹们都已改行的今天,仍在厮守着这方净土,执着着这份恬淡,任世事变幻,从来无怨无悔!
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幼儿教师是叶的事业,成就着花朵的美丽,而这其中有多少艰辛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流年似水,岁月如歌,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变,作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的郑永平总是坚信着最初的那份信念,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训。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的需要,园领导把她安排在小班,面对着五十多个拖着鼻涕的小娃娃,这个哭、那个闹。她的怀里抱一个、腿上坐一个,手里还牵着几个,稍不留神就会有几个调皮的偷偷从大门溜走了,等她放下怀里的、安顿好身边的,气喘吁吁地把“开小差”的抱回来,马上又听到报告了:“老师,我把大便拉到裤子里了。”她连忙顶着熏天的臭气用温水给孩子洗净身体,换上干净的裤子,再把脏裤子洗干净。忙完这一切刚想松口,又有一个新成员来入园了:眼泪鼻涕把个小脸抹得一塌糊涂,孩子的脾气上来了,发疯似的对她又踢又打,又抓又咬。最后在她的柔声哄劝下,孩子的情绪总算稳定下来,偎在她的怀里睡着了。一边轻轻摇晃着孩子,望着被孩子抓破咬破的胳膊,千万种感觉涌上心头。委屈吗?说不委屈是假的,她感觉实际工作同她在师范学校里所学的书本知识完全不一样。在学校里她曾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得一等奖学金,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级部第一,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中初露锋芒、崭露头角。她可以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把各种教育原理分析得滚瓜乱熟,却奈何不了五十多个三岁的小娃娃,这就是“铺路做石子,护花化春泥”的崇高职业吗?她有些迷惑了,后来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情,触动了她的 心灵,改变了她的想法,使她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
那是一个冬日的中午,暖洋洋的阳光透过纱窗斜斜地照到屋里,寝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细细的鼻息合着甜甜的鼾声,让人感觉静谧与温馨,使人也禁不住想昏昏欲睡。奔忙了一个上午的她,也的确有些疲乏了,真想坐下来歇一会儿。可是一想到自己的职责,又打起精神仔细地来回巡视、观察。正在这时,忽然发现睡得很沉的娜娜小朋友眼珠一翻,浑身抽搐起来,嘴里还直吐白沫。看到这个情景,她急忙拿起自己的衣服披到娜娜身上,抱起孩子往外冲。当她用最快的速度把孩子送到医院急诊室,自己也累得虚脱了。经诊断,娜娜为急性脑炎,经全院医生的紧急抢救,孩子总算脱离了危险。心中的石头落地以后,她才发现自己的身上、外套上沾满了孩子的呕吐物。此时孩子的父母走过来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含着泪水激动地说:“老师,谢谢你啊!多亏您及时发现,要是再晚送一会儿,孩子就完了,您真是我们家的恩人啊!”事后孩子的父母又提了许多礼物来致谢,都被她婉言谢绝了。从此孩子的父母逢人就说:“到底是人民教师啊!了不起,孩子交到她们手中,叫人放心啊!”她想,自己只是做了一点点自己该做的事情,却受到家长这么热情的回报,通过这件事,她深感幼教工作的光荣神圣、责任重大!在这里一切爱的呼唤都会有爱的回音,一切爱的浇灌都会生长出爱的鲜花!
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有能安抚所有受伤的心灵、能开启任何封闭的心门、能感动一切孤独的灵魂、能化解所有忧郁的眼神、比海洋还要博大、比太阳还要温暖的爱的情怀。幼儿教师是普通平凡的,然而正是在这普通平淡之中她懂得了爱,懂得了信任。也正是这普通平凡的爱让年轻的她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艰难抉择。
2000年春天原本在家休产假的她,当听说幼儿园活动多、工作忙、人手少,许多工作安排不开的消息后,她依然丢下刚满三个月的儿子,提前两个多月就回单位工作了。当时有人对她说:“你也太傻了,在幼儿园工作本来假期就少,现在好容易有这么一次长假,孩子有那么小,你怎么忍心?”是的,象许多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一样,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她也深爱着自己的幼教事业。当儿子和事业同时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在骨肉情与师生情之间,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在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间,她——一个年轻的母亲,爱的天平倾斜了。在刚生下儿子一个多月的时候,按学习计划要到蓬莱参加本科自学考试,来回需要三天的时间。面对襁褓中的孩子,她有两个选择:要么放弃这次考试,要么带孩子去考。为了尽快完成学业,她选择了第二条路,带着孩子和婆婆一块儿去考试。现在回想起那短暂而又漫长的三天考试是多么不易啊!车站上抱着儿子、伴着婆婆、提着装满奶瓶尿布的大包小包去挤公车的狼狈相,令人想到流浪在外的异乡人;旅馆里一边是跑上跑下忙着找房间象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她,一边是抱着颠簸疲惫而睡的儿子蹲在墙角走廊一角的婆婆,令所见之人无不感到心酸;考场里提笔疾书的她常常会停下笔侧耳倾听,儿子的啼哭声似乎总在耳边萦绕。在漫长的煎熬中她又一次完成了三门课程的考试,最终顺利取得了自学本科的学历证书。
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依恋所以奉献。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郑永平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对于领导分配的任务总是毫无怨言地接受并认认真真干好。2004年春平里店镇镇学前教育以“一中心带四分园”的办园思路率先在全市打响了“集团化办园”的第一炮,成立了西北障分园,急需调派人员去分园主持工作。面对园舍陈旧、教学设备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多种困难,她毅然主动要求到分园去工作,当时身边的亲人朋友都说:你在中心园干得多好,何必跑那么远费劲儿去干那出力不讨好的事呢?面对这些劝告她淡然一笑,毅然决然地做为开路先锋奔赴了西北障分园。
初到西北障人生地不熟,缺资金少帮助。面对屋顶裂纹漏雨、厕所急需整修、门窗破旧不堪、教学设备不足等一系列困难,她没有退缩。一方面积极同各级领导联系,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争取帮助,一方面筹划资金进行改建。不知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争取来资金陆续完成了防盗门安装、屋顶防水处理、墙面翻新、设备更新等一系列工作。那年春天正逢西北障村修路,她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幼儿园的部分地面进行硬化。经过多方面协调,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终于在“五一”假期间完成了硬化任务。当时正值“五一”长假,为了不影响其他老师的休假,郑永平独自一人在幼儿园承担下全部工作。从联系施工车辆到雇佣施工人员,从租借设备到做好施工人员的后勤准备工作,从督促施工材料到检查施工情况,她自己跑前跑后整整忙了一个假期,总共硬化地面500平方米,为幼儿园节省资金数万元。
从走进西北障分园那天起,她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在日常工作中她从不以居高临下的领导身份来面对员工,而是以一个虚心好学、谦虚谨慎的小妹妹身份和大家相处。面对脏活累活,她总是第一个挽起袖子带头去干。在她的带动下老师们都能不考虑个人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踊跃地完成各项任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事业、对幼儿园、对孩子深深的爱!为了工作她整天奔波于平里店和西北障之间,顶着严寒冒着酷暑,晴天一路沙、雨天一路泥,因雨雪天路难走,摔到泥里滑进沟里的现象时有发生,经常不是摔了一身泥就是碰了一腿伤。为了工作她把刚满四周岁的儿子留在中心幼儿园,每天总是第一个把他送去却总是最后一个去接他,每当看到孩子眼泪汪汪地独自一人跟着值班教师站在门口的时候,她的心里就充满了内疚,感觉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然而当西北障分园逐渐以优美的室内外环境、优质的教学服务赢得社会赞誉的时候,她又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抓好管理工作的同时,为了提高分园的教育质量,她身先士卒同教师们一起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并主动把班额最多、任务最重的大班班主任的担子扛上了自己的肩头。面对四十多名基础较差、性格顽皮的农村幼儿,她要求自己做到“用爱心去熏陶、用细心去照顾、用耐心去教育、用童心去理解、用真心去对待”。做为一名园长她不仅要求自己去爱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更注意指导园里的老师去关爱所有的孩子。幼儿园的建筑是平房,一到夏天就特别热,即使开着风扇也是满屋热气。为了使孩子们能安然入睡,中午值班时,她带领老师们一边用清水投洗毛巾为孩子们擦洗身体降温,一边用蒲扇为离风扇较远的孩子扇凉。夏日的中午是漫长的,劳累了一上午,老师们真想躺下来歇会儿,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职责,便又重新打起了精神。园里有两名家庭贫困的幼儿,她通过上门调查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后,立即汇报请示上级领导给他们减免了部分管理费,并带领全园教师为他们捐物品献爱心,她们的行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为了做到办园有特色,她们探索出“开放式环境教育”这一园本实验课程,并已取得初步成果,有两篇实验论文获得国家和市级一等奖。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幼儿园为“莱州市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讨会”提供了现场,她也就幼儿园的课改情况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获得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正是因为她的忘我奉献与勇于进取,获得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认可与赞誉,2009年8月被莱州市教体局任命为莱州市平里店镇托幼工作办公室主任,成为了全镇学前教育工作的带头人。
四、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书香气自华
也许是受父亲的熏陶,永平从小就酷爱文学,在她很小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在昏暗的油灯下,托着下巴看父亲写毛笔字或画水墨画。大多数时候,父亲会把她叫到身边,为她讲故事。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知道了中国的四大名著,认识了曹雪芹、蒲松龄、罗贯中、吴承恩,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上学之后,她的文科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每逢作文和演讲比赛,她总是老师眼中的“种子选手”。永平从小就喜欢读书,而且特别喜欢看文学书籍。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把家里为数不多的、自认为“有意思”的书偷偷读了一遍,因为那时妈妈不允许她看“闲书”,每天除了按时上学之外,回到家里就要帮助大人干农活和家务,经常是在灶台边一边烧火一边翻看那些已经看了几遍的课外书,看着看着,经常忘了自己烧火的本职工作,要么忘了添柴,把饭做得半生不熟,要么是灶膛里的柴火掉了出来,险些烧到自己的裤子,为此不知挨过多少骂。可她对于书的爱好却从没减弱。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从爸爸的书柜中翻看那些比较厚一点儿的书,《西游记》《红楼梦》就是在那个时代走入她的生活之中,而她对于文学的爱好也是在那个时候逐渐培养起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书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从文学类书籍也扩展到专业书籍和哲学类书籍上,总是热衷于在春日温煦的午后,在夏日凉爽的树荫下、在秋夜沉静的子夜里或在冬日温暖的炉火前,手捧一本或厚或薄的书籍,静静地翻看,感受着纸张握在手中的踏实感,闻着那淡淡的书墨香气,心中总是恬淡、充实而又幸福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喜欢读书,不是为了追时髦,也不是为了远大理想,只是心里的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一种情结,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秉性”。她每次出门逛街不会为一件衣服而寝食难安,却会因意外获得一本好书而欣喜若狂;当家人或朋友在节假日围在一起搓麻打扑克的时候,她总是捧着一本书独自在老家温暖的炕头上独得其乐。当姐妹们戏谑她为书呆子的时候,她却笑而作答:与书为友,其乐无穷!因为喜欢读书,也让她乐于与文字为伴,闲暇无事的时候总愿意把心中的想法和感触记录下来,几年下来已积累文学作品五百多篇,约80多万字 ,数十篇论文在国家及省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三十多篇教育作品曾在《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教报》《中国民办教育》《烟台教育》《莱州教育》等报刊发表。数十篇文学作品散见于《诗刊》、《读者》、《心潮诗词》、《青海湖》、《绿城文学》、《诗海诗刊》、《当代散文报》、《莱州湾》、《家园文学》等文学杂志。部分个人作品被编入《心灵的灯——女子博客作品精选》、《五月的祈祷》、《默然爱你》、《写在手机上的爱情诗》、《流远的思念》、《无韵的心音》等作品集,并已出版。个人事迹入选《世界第一部博客文化全书——百名义工精英荟萃》。2009年参加“星光杯”散文诗歌大赛,作品《凝视母亲》被评为大赛二等奖,并入选《2009年度诗歌散文精选》。
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道酬勤,辛勤的付出总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多年来郑永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0年以来连续五次在教师节期间受到平里店镇党委政府和镇教委的表彰,两次荣获莱州市“三八”红旗手称号。曾四次参加市优质课观摩比赛,均获一等奖。几年来她辅导幼儿参加市级、国家级各项比赛有六十多人次获奖,她也多次荣获指导教师奖。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参与过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课题, 2000年7月,参加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幼儿园学具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被中央教科所授予“优秀实验工作者”称号。2006年6月,参加中央教科所“十五”规划课题“李忠忱教学法实验”被授予“优秀实验教师”称号。2006年5月,参加山东省教科所“十五”规划《幼儿科艺整合实验》,被山东省教科所授予“优秀实验教师”称号。2010年8月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研规划课题: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研究》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2011年1月参加全国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儿童科学教育模式研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荣获“五小”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曾分别在莱州市“幼儿园幼小衔接研讨活动” 和莱州市“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流动现场会”上进行经验交流。2006年以来连续五年被莱州市教体局授予“年度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和2012年,两次荣获莱州市教体局颁发的“信息宣传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1月被山东学前教育网评选为“2010年度优秀编辑”。2011年2月荣获2010年度莱州市“优秀读书人物”和“莱州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3月被莱州市妇联授予“莱州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12年被确定为“烟台幼儿园名师”,2012年9月被评选为“莱州市师德标兵”。 业余时间承担着山东省学前教育论坛的管理员和山东省学前教育网的兼职编辑的任务,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版主和优秀编辑。因为工作突出,作为中国智慧工程学会全国名师名校工程中的名师,2011年寒假中应邀到北京参加了“多元情商”教材的编写,并应邀到陕西榆林神木县,为全县二百多名幼儿教师做了为期四天的专业培训讲座,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2012年暑假又在文登召开的省际儿童科学教育研讨会上做专题讲座,并应邀到高唐县为全县园长做了《寻找幸福工作的源泉》专题报告。
面对曾经取得的成绩,她没有骄傲,因为她知道成绩永远属于过去,而未来却是充满希望与挑战,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没有缺憾。未来的路还很长,她将会一如既往地去用心经营着自己的事业,用爱心去浇灌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因为她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