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发展网-讲好校园故事,传播校园声音-金脑致德教育事业发展网

导航

华东师范大学-4岁起接受康复训练!他以自己为研究对象,成果有望帮助很多人

2023-07-25 19:17:14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网 发布于北京
 

李厚毅在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学术会议作报告

今年暑假,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三年级本科生李厚毅带着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赴武汉参加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学术会议。这场会议,与他而言,意义非凡。原因就在于,他就是一位双耳人工耳蜗植入者。李厚毅以自身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系统的观测指标和实验流程,探究“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在成年后再植入对侧”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效果。这个融入了亲身体验的研究,让以往临床中遇到的诸多疑问有了新的答案。

据悉,我国现有言语听觉康复需求的人群超过1.2亿,目前在该领域尚缺乏至少10余万的康复专业人才。在高校的培养和扶持下,这个充满了爱与奇迹的行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

4岁起在华师大接受康复训练,他与康复结下不解之缘

记者了解到,李厚毅和华东师大的缘分,要追溯到他四岁时。

早在2004年,华东师大就设立了中国大陆“首个言语听觉科学”专业,这个信息给因先天弱听植入人工耳蜗后仍无法说出话的李厚毅带来希望。小小的李厚毅在华东师大言听实践基地幼儿园接受了9个月的康复训练,开始了学习“说话”的漫长过程。此后,他也得到来自华东师大长期的康复支持。

“黄昭鸣教授、刘巧云老师、万勤老师、他们都曾在我的周围鼓励我帮助我,让我从无声的世界中解放出来,张开口,清晰地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人……”2020年9月,李厚毅在高考志愿中毅然选择了华东师大首个医学门类本科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

2021年,就读大二的李厚毅果断地决定植入另一只人工耳蜗。回忆这个决定,他说:“10年多前,在父母的安排下我植入了一侧人工耳蜗。现在,我想做第二次尝试,植入对侧人工耳蜗。虽然多数医生都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但我希望通过自身的经验,为跟我一样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参考,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康复。”

这个暑期,和李厚毅一同参加学术会议的博士生周爱然,则是从日语专业“转行”到康复科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她说,自从接触了言语语言与听力康复,就很想坚持下去。“通过我们设计的系统性康复,小朋友在短短几个月的训练后,就从默不作声发展到能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家长们也从焦虑无助变得阳光积极,在与他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看到这些奇迹般的变化,我们感到无比满足。”周爱然说。

(左起本科生李厚毅、导师刘巧云,右一博士生周爱然)

培养千余名高水平听力语言康复紧缺人才

不止是李厚毅和周爱然,越来越多华东师大学子通过公益了解到听力语言康复,在实践活动中瞄准真问题,锻炼真水平。

据悉,华东师大康复科学系围绕“用专业与爱,让沟通无碍”这一专业理念开展了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打造了CAST康复铸梦育才第二课堂。通过“千言万语”健康行动计划,每年组织医疗、教育、康复领域的专家开展两次大型公益咨询活动,同时将公益康复服务活动融入日常,并在此过程中结合科研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至目前,华东师范大学已培养千余名高水平、复合型的听力语言康复紧缺人才,对万余名患儿提供言听康复咨询服务,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出版了“医学·教育康复理论基础、实验实训、综合康复、课程标准与实施指南”等系列丛书。此外,对在职人员的康复技能提升方面也做出了大量努力。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进行康复新理念和方法的推广;另一方面,开设了系列的课程班,如儿童语言能力评估与训练、构音音系障碍康复技能、嗓音障碍评估与治疗、特殊儿童艺术康复培训、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工作坊、学习困难儿童的评估与干预等,更新在职康复师和教师的康复理念和思路,增强他们的康复技能。

“我们要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平台搭建等工作的开展,构建起医疗、教育、康复协同发展的服务格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系主任刘巧云教授介绍,今年3月,华东师大依托儿童语言康复与促进虚拟教研室成立了由特殊教育学校、康复中心、医院、高校等25家单位形成的儿童语言康复研究与实践共同体,共同推进全国儿童语言评估工具的研制、康复课程的建立、康复方案的制订、康复资源的打造等,实现专业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同期发布《儿童语言康复研究与实践共同体建设方案》,未来将和共同体单位一起,向全国各级各类教育和康复机构全面推广。

记者了解到,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唯一被授予“40年贡献奖”的高校,以表彰学校在推动听力语言残疾的精准康复、职前职后专业人才的培养、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和专业创设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表示,未来,学校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还将继续发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优势,共同谱写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图片来源:华东师大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