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发展网-讲好校园故事,传播校园声音-金脑致德教育事业发展网

导航

山东-聚焦第六届中国家长大会(上)|教育拓荒 蹚出家校社共育的“滨州模式”

2023-07-03 22:39:35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网 发布于北京

编者按:5月18日~19日,第六届中国家长大会将在滨州召开。从今年起,诞生于滨州的中国家长大会将回归滨州、落户滨州,每年举办一届。同时,携手社会力量,启动滨州“全国家校社共育与家长教育新高地”建设。那么,这一大会为何重磅回归、落户滨州?滨州的家校社共育何时起步,在全国范围内有何成绩、影响,教育名家怎么看这些滨州实践?上述问题,都值得我们追问、深思。因此,在盛会召开之际,滨州网特推出《聚焦第六届中国家长大会》专题,分上中下三篇解读滨州家校社教育的探索之路,敬请读者关注。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今年3月,北京,第六届中国家长大会新闻发布会宣布:大会回归它的“策源地”滨州。



消息一出,让滨州迅速成为全国教育热点。请注意,这次回归将是“落户”——滨州成为长久主办地,每年一届,广邀海内知己。



那么,当年滨州是怎么成了家校社共育的“策源地”?今天,历史为何再次选择滨州?



甘当“拓荒牛”,让父老乡亲“近水楼台先得月”



蓦然回首,作为全国第一个家校社共育实践区,滨州行动已8年。



2015年4月,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启了“蒲公英家校共育暨家长教育服务工程”合作示范区建设。



那时,阻力不小。



当初,家长教育少人问津,零星分布的“家长学校”总量少、作用小。家校壁垒比比皆是,“学会做家长”“好教师未必是好家长”等新观念被认为是“危言耸听”。滨州要办家长大会,一度被认为是做噱头、炒概念。



那么,滨州为啥要迎难而上、带头拓荒?



一方面,是专家学者认识到问题迫在眉睫——当时,根据三宽团队在全国的调查可知,家庭教育问题多多——留守儿童比例高,家校互动合作少,家庭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科学方法缺失,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单一、偏高,盲目留学让孩子变成了“海草”、“海带”……



对此,滨州听了进去,还意识到:如果不抓早抓小,今日之隐患可能会是明日之重症。



另一方面,是滨州“俯首甘为孺子牛”——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滨州调查得知:教育是百姓真正关注的最大民生工程。作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如果我们提升了家校社的合力,把先进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引入滨州,让父老乡亲“近水楼台先得月”,可能是基础教育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2013年起,开发区就多次组织专班赴北京、上海、山东潍坊等地考察学习,寻求优秀团队和优质资源,制定在全区推进家庭教育的方案。2014年底,经多方考察、比较,选定北京大学“三宽家长教育”课题组、三宽家长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合作对象。



三宽团队认为,上述问题根子在城镇化信息化飞速发展,但家庭教育仍停留在传统农业思维,这在三四线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正因此,在滨州首开这场实践,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普遍推广性。



让我们备受鼓舞的,是8年前的那场启动仪式就得到了中国关工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以及北京大学等的大力支持。这意味着,这场实践不缺上级支持,不缺理论支撑。



有了滨州这个敢于拓荒的“孺子牛”,小小的“蒲公英”开始飞扬、播种,渐有铺天盖地之势。



勇做“老黄牛”,连续承办两届“中国家长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滨州实践,是一次次具体行动的积善成德——2015年,开发区制定了《“家校共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家长教育、教师培训、学生成长、公民教育“四大工程”。公益培训、沙龙咨询、发放调查问卷、征集意见、各种培训密集展开,组建家长教育讲师团、家庭教育种子教师团、三宽家长读书会……



在此基础上,滨州作为试验田和孵化器开始显示威力。



2016年10月,首届“中国家长节”活动在滨州举办,吸引了中国关工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CISV国际总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千余名嘉宾与会。开幕式上,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得了唯一一个“家校社共育最佳示范区奖”。闭幕式上,签订了滨州市“家校社共育示范区”深度合作暨对外推广协议,宣读了大会成果《滨州宣言》,家长代表向全社会发出了《家长公约》倡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CISV国际主席Gabriielle Mandell 女士发言。



大会期间,三宽团队负责人萧斌臣表示:家校社共育“滨州经验”已经形成。它包括“一二三四五”要素:树立了一面旗帜“家校社共育”;形成了二大共识:家长教育工程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家校社共育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找到了三个发力点:党委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专家团队引领;实施了四项工程:家长持证上岗工程、教师重塑培训工程、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公民素养提升工程;作出了五点贡献:了解了转型时期基层群众对家庭教育的新需求,开启了帮助中国家长“持证上岗”的新实践,开辟了化解家校矛盾、改善教育生态的新路径,开发了提升公民素养、创建文明城市的新思路,提供了区域化推进家校社共育的新范本。



在2017中国家长节上,近30个省市自治区百余个地市的千余名代表与会。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王立群、“知心姐姐”卢勤、教育专家王金战等嘉宾滨州开讲,“金推手奖”被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摘得。



在“家校社共育示范区经验分享与家长学校建设项目说明会”上,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30多个城市的关工委主任、教育局局长、校长、园长和家长代表30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标志着,经过三年辛勤耕耘,“滨州经验”已升华为“滨州模式”,并开始向全国复制推广。



甘做“孺子牛”,家校社共育滨州模式已在全国125个县市区复制推广 



2021年5月20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第五届中国家长大会讲话中指出:“由党委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抓,专家团队引领,教师示范先行,家长全员参与的家校社共育滨州模式已经形成了共识,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那么,什么是“家校社共育滨州模式”?



简单概括,就是“党委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抓、专家团队引领、教师先行示范、家长全员参与”。



具体来看,近年,我市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我市相继出台了《滨州市家庭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滨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滨州市教育局关于成立滨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



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家庭教育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进家庭“六进”活动,构建全覆盖、立体式家庭教育网络。设置了家长教育专门经费,为教师和家长购买培训教材。建设了校外家庭教育基地,举办家长节,设立社区家庭服务站,开通网上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堂,亲子交流、实践探究等家庭教育辅导课程不断丰富。



今天,这个模式正在全国125个县市区的15000所学校、幼儿园及社区推广和复制。自2018年中国家长大会起,滨州市教育局连续获得四届“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奖。



下一步,滨州将打造全国“家校社共育与家长教育”新高地。



这个新高地意味着什么?



萧斌臣解释:这意味着滨州有望打造“民生工程”示范高地、“公民素养提升工程”示范高地、“招商引资环境工程”示范高地、“城市形象塑造工程”示范高地、家庭教育产业高地。比如,在产业层面,滨州可以考虑建设全国第一个家庭教育主题小镇、家庭教育机器人产学研基地、当代(中国)家长大数据中心。

那么,这个新高地的建设会给滨州带来什么?

萧斌臣介绍,如果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收获将是全方位的。如教育的满意度提升、城市品牌营销、相关产业培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