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教育报国初心 担筑梦育人使命
核心阅读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1600多万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全方位 全领域
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健全
2018年1月底,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全国教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教师李思衡一口气在网上读完了全文,为之鼓舞和激动。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致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文件,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其意义之大,不同以往。
像这样的 “大礼包”,一线教师收到的还有很多。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旨在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吹响了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集结号;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关系教师待遇、教师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已徐徐展开。
有规模 有质量
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
援藏支边16年的复旦大学教授钟扬、拒绝高薪聘书到贵州扶贫支教的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为救学生献出宝贵生命的河南信阳绿之风希望小学教师李芳……他们是全国教师的楷模,也是千千万万好老师的缩影。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3.83万人,比1985年的931.9万人,增长79%。现在,教师的素质能力大为提升。学历上,相比1985年,小学、初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增加了61.59个百分点、80.59个百分点。能力上,2012年以来,“国培计划”培训各级各类教师超过1400万人次。同时,优秀教师不断涌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中小幼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相继出台,师德师风建设进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努力培养家长满意的老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推进师范教育综合改革,加大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办好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构建现代师范教育体系,让优秀的人进入教师队伍。
如今,一个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正在建立:全国共开办教师教育院校605所,其中高等师范院校199所;师范生公费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近90%的2019届公费师范毕业生直接回中西部中小学任教;首批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教师教育7个专家委员会成立;“国培计划”不断深化,今年单设了幼师国培项目、中西部项目等;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建设,今年遴选首批12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
增活力 增底气
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杨柳小学位于贵州省赤水市长沙镇长兴村的大山深处,周正文是这里的一名特岗教师。5年来,周正文一人守着一所学校,大小事务,他都一肩挑,“只要有一名学生,我都会坚守在这里。”
当前,我国有乡村教师290多万人,其中中小学教师有近250万人。营造更优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条件,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变“输血支教”为“造血兴教”,培养不走的本土化高素质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2015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印发,更是让周正文等一大批教师有了职业自豪感。
2012年以来,“特岗计划”在中西部省份共招聘51万名教师,持续为乡村教育输入新鲜血液;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等,为“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补充教师近25万人,每年精准培训骨干教师上万人次;2018年7月起,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提高至西部地区年人均3.82万元,中部地区年人均3.52万元……
受尊重 受关注
教师“获得感”不断提升
“以前,同样的职称,工资却跟县城差一截。现在收入持平了,我也不想走了。”河南省鄢陵县马栏镇牛集小学老师贾向华如今挺直了腰杆。从今年7月1日起,河南省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受益于此,贾向华每月能多拿890元,月均收入达5800元。
这些年,教师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工资待遇得到保障。上世纪80年代之前,教育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排倒数后三位,如今,这一数字提升到在全国19大行业中排名第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已连续多年超过50%。
编制标准不断提高。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省、区、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达到全国统一的生师比标准,所有省份在事业编制总量只减不增的同时,均保持了教职工编制的基本稳定和逐步增长,总体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
职称评聘日益完善。健全职称层级设置,中小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均新设置到正高级,畅通了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坚持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并下放评审权限,积极培育学校自主评审能力。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今年是教师节设立35周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35年风雨历程,70年砥砺奋进,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书写了壮丽篇章。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广大教师正努力开创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局面,为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不懈奋斗!